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
1 9 8 7 年,1 8 岁的雷军手握清华北大入场券,却选择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2 007 年,3 8 岁的雷军完成金山IPO上市,却选择离开CEO职位。
2 01 0年,4 1 岁的雷军实现财务自由,却冒险创立小米公司。
2 02 1 年,5 2 岁的雷军公司市值达6 6 6 5 亿元,却宣布未来十年投资1 00亿美元造车。
雷军似乎触碰到了普通人能触及的极限,总在功成名就时押上所有,为理想再次冒险。
小米发布会分两场,雷军次日悲壮宣布:“这是小米最重大决定,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押上所有战绩和声誉。
”其决心不亚于易水寒的壮士。
一般而言,年长者投资更保守,雷军为何破釜沉舟?
2 01 1 年,小米以1 9 9 9 元低价、三星配置、苹果外观的MI 1 “通杀”市场,尤其受年轻人追捧,甚至出现转手即盈利的情况。
饥饿营销与低价高配成为小米标签。
然而低价策略也带来问题:苹果凭系统优势与客户粘性占市场利润超6 0%,华为凭品牌效应占高端安卓市场,OPPO、VIVO凭广告与线下店占中低端市场。
尽管小米出货量领先,但利润率始终不高,近两年硬件业务综合利润率不足1 %。
为此,小米推出红米品牌,逐步提升价格至6 000元以上,并发展IoT与消费产品业务。
2 01 9 年提出“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但2 02 0年IoT业务营收增幅下降3 3 .1 %。
2 02 0年财报发布后,小米股价大跌8 %,市值蒸发2 7 7 .2 1 亿港元。
为向资本市场证明潜力,小米急需讲好新故事。
早在2 01 4 年,小米就投资地图厂商凯雷德;2 01 5 年,雷军旗下顺为资本投资蔚来汽车,尝到甜头后又投资小鹏汽车;2 02 0年4 月,小米投资博泰。
小米很早就涉足汽车投资,但与投资企业不同。
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 02 1 -2 03 5 年)》,2 02 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量的2 0%,即5 00万辆,相较2 02 0年1 3 6 .7 万辆的销量,市场机会巨大。
但汽车行业系统复杂、投资大、周期长,极度依赖前期现金,资金短缺可能导致失败。
从成立到产品交付至少需三年,小米时间紧迫。
国内有理想、蔚来、小鹏、哪吒等新势力,还有上汽、北汽、广汽等国企,外加国外品牌竞争。
2 01 8 年后中国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一线城市私家车便捷性不及公共交通和共享汽车。
小米如何确保销量?蔚来四年烧掉约2 2 0亿元,2 01 9 年亏损1 1 3 亿元,而2 02 0年小米集团净利润仅1 3 0亿元,小米的钱能烧多久?
发布会上,雷军一度哽咽,员工激动,股市当天上涨2 .2 %。
资本不相信眼泪,只看重实力。
雷军谈小米造车:现金储备1080亿元,我们亏得起!雷军为何先谈亏钱?
1 . 在创业的早期阶段,资金短缺是许多创业者必须克服的挑战,有时甚至会导致显著的经济损失。2 . 小米集团的创立者雷军不仅成功拓展了新兴业务领域,还显著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3 . 雷军指出小米的现金储备高达1 08 0亿元,这反映出他对公司财务稳健性的信心,并显示出公司有能力承受短期亏损。
4 . 雷军优先提及亏损问题,或许是因为他认识到亏损是创业旅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产品初期推广阶段。
5 . 创业初期通常难以获得全面的支持,产品可能遭遇销售瓶颈,这往往会导致严重的财务损失。
6 . 创业初期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承受亏损可能是为了实现长期增长和回报所必需的。
7 . 雷军提及亏损可能是为了平息投资者和公众的担忧,同时展示他对小米进军汽车行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并愿意为未来的胜利承担眼前的财务压力。
8 . 雷军的这些言论可能旨在为小米造车项目的长期投资和潜在风险做好铺垫,并向外界展示他对这一项目的坚定承诺。
小米造车仅仅只有“不差钱”
小米宣布造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雷军在发布会上也阐述了自己造车的初衷和信心所在。那么,小米造车的底气是否真的如他所说?雷军曾透露,他在决定造车时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思考过程,最终决定造车主要基于三个因素:一是资金实力雄厚,2 02 0年底小米账面现金流高达1 08 0亿元;二是拥有优秀的工程师团队和智能生态;三是能够承受亏损。
从资金角度来看,造车是一项动辄上百亿美元的资本游戏,除了像理想这样依靠1 0亿美元支撑5 年的特例外,大多数企业需要不断融资来维持运营。
小米在这方面显然没有后顾之忧,雷军还表示将先投资1 00亿,再投资1 00亿美元,全部由自己出资,不会引入外资。
除了资金和生态优势,小米造车最关键的底气在于米粉的支持。
在造车行业,粉丝经济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秘密武器。
造车势力的狂热粉丝在网络上活跃,为品牌带来了强大的支持力。
与网红打赏或演艺圈支持不同,造车圈的粉丝更愿意为品牌投入真金白银。
以蔚来为例,其北京“蔚家军”以忠诚著称,一位车主甚至放弃了5 0万元的租赁合同,免费为蔚来提供广告牌,并承担了每晚开灯5 小时的电费。
而小米的米粉群体同样忠诚,他们仅次于苹果用户,成为品牌传奇的一部分。
此前小米调查显示,9 2 %的用户表示会购买小米汽车,知乎热榜上“小米造车”话题的支持率也稳定在6 0%以上。
雷军的个人魅力加上庞大的米粉群体,为小米造车提供了坚实的底气,使其敢于真正投身于汽车行业,而不仅仅是资金上的优势。